4月21日,由青海师范大学与甘肃省礼县档案馆联合编研的《档海拾珍——礼县档案馆馆藏清代民间文献选编》首发仪式暨礼县档案馆馆藏历史文献编研座谈会在甘肃省礼县档案馆隆重举行。青海师范大学藏区历史与多民族繁荣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杜常顺教授,历史学院院长丁柏峰教授,院长助理张磊副教授及博士研究生田汉、周敏出席活动。原陇南师专党委书记、甘肃省秦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赵文博,礼县人大党组副书记、二级调研员张喜琴,原西和县政协副主席、档案局局长石永红,礼县党校副校长石毅及礼县政协办、宣传部、图书馆、桥头镇等单位负责人共同参会,共话档案整理与地方文化研究的合作前景。

丁柏峰在致辞中指出,《档海拾珍》是青海师范大学与礼县档案馆通力协作的结晶,标志着双方在档案整理与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他强调,此次首发式并非合作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未来将继续深化伙伴关系,推进档案整理与出版工作,挖掘更多具有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的档案资源,让沉睡的“死档案”焕发新生,为学术研究提供新资料,为社会公众打开一扇了解地方历史文化的窗口。主编张磊详细介绍了《档海拾珍》的成书缘起与编研过程。他表示,该成果的发布是双方精诚合作、共同努力的成果,并强调未来研究应进一步与地方文化紧密结合,推动档案资源的活化利用,助力区域文化传承与发展。
与会领导及专家学者对《档海拾珍》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给予充分肯定,并一致呼吁校馆加强跨区域合作,共同推动地方历史文化的研究与传播。此次《档海拾珍》的发布,不仅彰显了青海师范大学与礼县档案馆在档案整理与研究领域的创新成果,也为高校与地方文化机构的深度合作树立了典范。自2023年青海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与礼县档案馆签署共建实践以来,历史学院师生依托礼县历史档案,除编撰《档海拾珍》外,还撰写高质量学术论文五篇(已经发表2篇),极大地推动了学院教学、科研的发展。未来,双方将继续携手,探索更多合作模式,让尘封的历史档案焕发时代光彩,为学术研究和社会文化建设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