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8日—21日,“第九届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论坛”在青海师范大学城西校区举行,本次会议由《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西南大学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主办,青海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承办,抗日战争纪念网、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协办。
论坛开幕式由青海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党总支书记鄢晓彬同志主持。青海师范大学副校长牟昱苍,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抗日战争研究》副主编高莹莹博士,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抗日战争纪念网副总编唐智轩先生,青海师范大学藏区历史与多民族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杜常顺教授先后致辞。
牟昱苍副校长在欢迎辞中简要介绍了青海师范大学与历史学院的办学历史、学科特色和发展成就,对本次会议召开表示热烈祝贺,衷心祝愿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高莹莹博士在致辞中介绍了期刊《抗日战争研究》办刊情况,并对期刊的收稿要求进行了阐释。唐智轩先生在致辞中介绍了“抗日战争纪念网”的创办目的与网站现状,并呼吁同仁们对抗日主题媒介投以更多重视。杜常顺教授在致辞中强调了青海省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目前的研究尚未能充分凸显出西北地区在抗战大后方的主体地位。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西南大学、暨南大学、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青海师范大学等20余所研究机构、高校的50名专家学者、青年学生参加本次会议。
论坛开始之际的主题演讲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杜继东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李学通研究员作了题为《科技史视野下的抗战大后方——以中央地质调查所为中心的考察》的演讲,李教授通过介绍抗战大后方地区科学家们的科研工作与日常生活,认为日本侵华战争打破了正在蓬勃向上的中国现代科技事业发展进程,全面抗战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大后方地区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大后方的抗战事业前所未有地推动了科技专业人才的组织动员,也进一步提升了对现代科技和科技人才的重视及培养。然后青海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袁亚丽教授作了题为《抗战大后方建设时期青海农业经济取得的成效及原因分析》的演讲,袁教授首先介绍了青海地区的农业条件,随后用翔实的数据展示了抗日战争时期青海省在土地开垦、粮食作物种植、经济作物种植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在总结背后原因时,袁教授认为大后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是青海农业得以发展的保障,制度保障是促使农业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修建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成为农业得以发展的技术支持。最后杜继东教授对两位专家的主题演讲进行了精彩的评议。
论坛交流根据不同主题共分为6场,每组论坛都按照学者展示学术观点—专家进行评议并提出问题—学者对相应问题进行答辩的流程推进。在各个论坛中专家学者们进行着热烈且友善的交流与论辩,整个论坛自始至终都沉浸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学术氛围之中。
在论坛的最后环节进行了圆桌讨论,在高莹莹博士的主持下,西南大学历史学院赵国壮教授首先致辞,赵教授在对本论坛举办单位、《抗日战争研究》期刊与承办单位进行了感谢之后,对本论坛论文的选题进行了反思,并倡导同仁们着力研究大后方的通俗文化,最后对西南大学的抗日大后方研究进行了展望。随后与会专家李学通、刘萍、卞修跃、吴敏超、马晓娟与冯淼先后发表了对本论坛参会论文选题与抗战大后方研究方向的观点。青海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院长丁柏峰教授在闭幕致辞中指出,抗战大后方的抗战事业意义重大,特别是在西北、西南地区极大促进了各民族的国家认同感,并倡议同仁们将研究着力在交通史方面,以期在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开辟更广阔领域,取得更为卓著成果。